服役超过30年的日本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,在某些“四处抱大腿、有奶便是娘”的菲律宾人眼中,竟然成了香饽饽——“维护到位,再战一二十年不成问题!”
据《读卖新闻》报道,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称,日方计划向菲律宾出口6艘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。6月初,日菲在新加坡举行的双边防务会议已就军舰出口达成协议,菲军方将于今夏对日方舰艇启动检验程序,预计将检查主炮等装备和维护状况,日方将为出口作最后准备。
日本海上自卫队现有的6艘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,1989年至1993年间开始服役,用于在日本附近海域巡逻,防御和攻击能力整体偏弱。随着日本军事现代化进程加速及海上自卫队人员持续短缺,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正逐步被更先进的“朝日”级驱逐舰和“最上”级护卫舰所取代,将于2027年起陆续退役。对日本而言,此番“废物再利用”堪称“一箭三雕”:既甩掉了沉重的后勤包袱,又拉拢了地区国家,还能从“接盘侠”身上再捞一笔,实属一本万利的“好买卖”。
然而,根据和平宪法和“专守防卫”原则,日本只能出口仅限于救援、运输、警戒、监视或扫雷等领域的防卫装备。为突破军舰等大型武器装备出口限制,日本将以所谓“合作开发”的方式,通过修改规格确保菲律宾获得所需的设备和通信系统,令出口军舰的行径摇身一变成为“国际联合开发和生产项目”的一部分,以此来规避有关规则约束。日本横须贺亚太研究理事会创始人兼执行董事、美国海军退役军官约翰·布拉德福德一针见血地指出,这将是一个“完整的平台套件,能够自卫、识别目标并进行致命射击”,为日本更加宽泛的武器出口开创先例。
作为二战策源地国家,日本在战败后并没有对其负有的严重历史罪责进行深刻反省与清算,反而随着时间推移对战后秩序的规制愈加耿耿于怀。从最初的“武器出口三原则”,到2014年的“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”(“新三原则”),再到2023年对“新三原则”的修订,直至如今以“联合开发”之名行整舰出口之实,日本逐步突破和平宪法,以“军事出海”攫取地缘利益筹码。2017年5月,允许无偿转让日本自卫队二手装备的修改后的自卫队法获得通过。日本防卫省对外实施的首个武器装备无偿转让项目,就是向菲律宾无偿提供陆上自卫队直升机零部件。2022年10月,日本防卫省宣布,由三菱电机公司为菲律宾空军生产的首部防空雷达已经下线。日本首次向外国出口防卫制成品,出口对象又是菲律宾。
几乎每次日本试图绕开“和平宪法”,向着危险方向加速狂奔时,最先“接盘”的都是菲律宾。这倒也不是什么巧合。日本和菲律宾都地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,作为美国的长期附庸和遏华战略“马前卒”,日本把菲律宾当作其军事解禁的“垫脚石”,更容易得到美国的默许甚至纵容。反过来也一样,所以才会有如此明显不划算的买卖,日菲两国依然是“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”。
这批二手护卫舰虽属日本的淘汰品,后续维护费用更是高昂,但对于连正规海军架构都尚未成型的菲律宾来说,仍可以视作一种“看得见”的战力提升,是可以拿来向大洋彼岸邀功的。自2023年1月以来,菲律宾频繁侵权挑衅、制造事端,更积极投靠域外势力,为美国在南海“拉帮结派”“炫耀肌肉”充当急先锋。但是,做了亏心事,半夜怕敲门。菲律宾不光是连续三年(2023、2024、2025年)接受日本对外实施“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”,今年6月还宣布再向韩国添购12架FA-50轻型战机,来提高自己“自欺欺人”的安全感。
日本披着“和平合作”的外衣,幻想着和菲律宾拉拉扯扯以实现“战略松绑”;而菲律宾则甘心饮下这杯鸩酒,在耗尽国库供养“老爷舰”的同时,为虎作伥,甚至引狼入室。然而,它们自以为拉个“小圈子”,相互利用苟合一处,靠买卖几艘老旧军舰就能搅局南海,根本是痴心妄想。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,多做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事,才是正道。
文字:李玥 王粲
漫画创意:王粲
漫画制作:段颖
编辑:刘妍
来源:中国军网微信河南配资公司
宝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